夜间
笔趣阁 > 临安不夜侯 > 第58章 大宋的“万人空巷”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杨沅从班荆馆出来,走上星桥时稍稍犹豫了一下。


他在考虑,要不要去凤凰山下寻找鸭哥。


这一天下来,他的腿都要跑细了,急需一个助手。


别看这个助手只是替他跑腿打杂儿,但杨沅所有的秘密几乎都无法瞒住这个人。


所以,这個人必须绝对可靠。


在杨沅心中,这个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鸭哥。


只不过看看此时天色,若再绕道去凤凰山,只怕等他赶到时,陆亚已经回家了。


还是去陆家骡马店堵他吧。


想到这里,杨沅便径直回了临安城。


等他还了骡子,回到后市街附近的中瓦子时,已然天近黄昏。


“王妈妈茶坊”前,车轿络绎不绝,茶坊中已经是人满为患了。


一楼散座区,本来每张桌子只有四个座位,此刻却都挤了七八个人。


二三楼的雅座,除了已经被人预订客人却还没到的,也都挤得满满当当了。


茶坊门口,仍然有许多客人赖在那里不走。


他们也知道茶坊里边已经没有座位了,可就是不舍得走。


他们是来听书的,今儿是曲先生“说三分”的最后一讲,太多人想第一时间知道大结局了。


虽然站在外边听不到说书人的声音,可里边的听众可以往外边传话呀。


“说三分”也就是“说三国”,北宋时汴京的瓦子里就有说书人讲这个故事了。


北宋时候“说三分”最出名的评书艺人,名叫霍四究。


如今临安城里“说三分”最出名的艺人,名叫曲涧磊。


曲先生如今在勾栏瓦子里的声望,已经把他的前辈霍四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。


临安如今有大型瓦舍二十四座,勾栏不下百余处,都在疯狂地挖角曲先生。


那些自知竞争不过的瓦舍就派了人来,不惜重金也要在曲先生说书的地方买一个位置。


他们来时都携了纸笔,曲先生那边说书,他们就埋头速记,回去后整理出来照本宣科。


尽管是转了一手的故事,照样是客似云来。


因为曲先生的“说三分“,和前人说过的故事全然不一样。


杨沅见此盛况,不禁微微一笑。


从那拥挤不堪的街头慢慢走过去时,他的心中有种莫名的得意。


玉腰奴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的小歌伎,一跃成为临安十二花之一,是他的杰作。


眼前“万人满巷”的曲先生说《三国》,同样是他的手笔。


那种幕后大佬操纵一切的感觉……


就像电影节时,机场上涌来无数的粉丝,狂热呐喊着他们偶像的名字,只盼他能向自己投来一眼。


可是,无声无息地从镁光灯范围之外,悄然走过的那几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,却是一言就可以决定他们偶像前程的真正大佬。


那个远远看你一眼,都能让你兴奋欲狂的人,在这些大佬面前,却是要卑躬屈膝,俯首贴耳的。


那种垂拱高座,俯瞰众生的感觉,他如今get到了。


茶坊一楼的一间静房内,名噪临安城的说书艺人曲涧磊正在吃茶。


三个年轻貌美的女茶博士侍候在他身边。


两个给他捏着腿,一个给他揉着肩,


那软绵绵的小手儿敲打在腿上,还真舒坦。


说书台就设在一楼,因为声音是往上传的,若站在楼上,楼下的客人听不清。


曲先生已经有五旬上下,头发花白,穿着一袭并不算新的长衫。


看那模样,像极了一个穷酸秀才。


但平素见了极尊贵的客人,也未必如此恭敬的王妈妈,此刻却是满脸的堆笑。


她不时给曲先生递一块毛巾、挟一块点心。


这可是财神爷啊,曲先生来店里说书的时候,茶坊的上座率是平时的五倍。


而这,还不是曲先生的上限,而是“王妈妈大茶坊”客容量的上限。


这样的大佬,岂能怠慢了。


“曲先生,今儿是‘说三分’最后一讲,却不知明儿先生说些什么?”


王妈妈赔着笑脸小心翼翼地道:“曲先生先给老身透个底儿,老身也好提前打出牌子去,客人们都好奇着呢。”


曲涧磊微微一撩眼皮,淡淡地道:“王妈妈急什么,他们不知道,岂不是会更好奇?


“他们越好奇,明儿想来听信儿的人就越多,还能差了你王妈妈的生意?”


“那是那是,其实是老身有些着急,哈哈哈,曲先生说的对,都听曲先生的。”


王妈妈嘴里应和着,心里却在大骂:“啐!你个老猪狗,得意什么呀?


“半年前你还腆着个老脸求老娘赏口饭吃呢,老娘可曾正眼瞅过你?


“也不知道这老梆子怎么就突然开了窍儿,弄出来一部《三国演义》,让老娘也得舔伱腚沟子,啐!”


王妈妈心里骂着,脸上却是不敢露出半分不敬。


曲先生如今太抢手了,每天只能分给她的大茶坊半个时辰。


如果曲先生现在放出风儿去,说他不打算在王妈妈茶坊说了,可以空出半个时辰的时间。


临安城所有的茶楼酒肆、勾栏瓦子,就得马上抬着轿子来抢人。


曲涧磊说的淡定无比,其实他心里也很慌啊,明儿说点啥呢?


前两天他就去找过杨沅了,可那小兔崽子非说等他说完了这部《三国演义》再说。


曲先生对杨沅,就像现在王妈妈对他一样,他是半点也不敢得罪,只好等着。


曲先生在临安各处勾栏瓦子里流动说书,说了也有十多年了,始终是不愠不火。


直到半年前杨沅教给他一部《三国演义》。


曲涧磊学到的这部《三国演义》,就是现代人所熟知的三国故事了。


放在现代,它都是极其经典的故事,搁宋代,那当然是降维打击了。


民国时候,有说书人在天桥“摞地“说《三国》,那时就出了“万人塞巷”的局面。


整条街道被人群拥挤得满满当当,无数人听得如痴如醉。


民国时候的人尚且如此,这个时代的人何曾听说过一个如此精彩的故事,如痴如狂自然就毫不稀奇了。


其实这个故事杨沅也记不完全,但曲先生本来就是“说三分“的。


有了杨沅的这个故事打底,那些记不清记不全的地方,曲先生就可以自己补全了。


现如今,曲涧磊已经一跃成为临安瓦子里风头最劲的说书人,就连许多达官贵人都把他奉为上宾。


《新三国》今天就要说完了,明天……


不成,今晚说什么也得见到那小子,向他讨个准信儿!


不过,求人呢,不能空着手去吧?


想到这里,曲先生便长长叹息一声:


“自从说了这《三国》,曲某是每日奔波,一天下来,至少四讲五讲,一刻不得清闲了啊。”


王妈妈赔笑道:“谁让曲先生的三国讲的好呢,这成千上万的客官,每天可就指着曲先生的三国来佐餐呢,那是一日不听,茶饭不宁啊。“


曲涧磊笑了一声,悠然道:“只是如此一来,曲某一点闲暇时间都没了。


“明日曲某要去拜望一位客人,礼物都还没有来得及采买……”


王妈妈暗骂一声,马上谗笑道:“嗨,这点小事儿,还用你曲先生操心吗?


“那我老婆子可就太不懂事儿了,这事你老就别管了,包在我王婆子身上!”


外面,杨沅穿过热闹非凡的中瓦子,拐进了后市街,然后,没进了“陆氏车马行”的门楣之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