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明朝那些事儿(全集) > 第336章 起复(3)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袁崇焕拦住了他,说,不用这么多人,带上你的亲信将领就行了。毛文龙表示同意,带着随从跟着袁崇焕上了山。


在上山的路上,袁崇焕突然停住脚步,对着毛文龙身旁的将校们,说了这样一句话:


“你们在边疆为国效力,每月的粮饷只有一斛,实在太辛苦了,请受我一拜!”


袁督师如此客气,大家受宠若惊,纷纷回拜,所以,在一片忙乱之中,许多人都没有听懂他的下一句话:


“你们只要为国家效力,今后不用怕无粮饷。”


这句话的意思是,就算你们的毛总兵死了,只要继续干,就有饭吃。


一路走,一路聊,袁崇焕很和气,毛文龙很高兴,气氛很好,直到进入营帐的那一刻。


“毛文龙!本部院与你谈了三日,只道你回头是迟也不迟,哪晓得你狼子野心总是欺诳,目中无本部院,国法岂能容你!”


面对袁崇焕严厉的训斥,毛文龙却依旧满脸堆笑——还没反应过来。


太突然了,事情怎么能这样发展呢?


袁崇焕到底是有备而来,毛总兵脑袋还在运算之中,他就抛出了重量级的武器——十二大罪。


这十二大罪包括钱粮不受管辖、冒功、撒泼无礼、走私、干海盗、好色、给魏忠贤立碑、未能收复辽东土地等。


这十二大罪的提出,证明袁崇焕同志的挖坑功夫,还差得太远。


类似这种材料公文,骂的是人是鬼不要紧,有没有事实也不要紧,贵在找得准,打得狠,比如杨涟参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,就是该类型公文的典范。


但袁崇焕给毛文龙栽的这十二条,实在不太高明,所谓冒功、无礼、好色,只要是人就干过,实在摆不上台。而最有趣的,莫过于给魏忠贤立碑,要知道,当年袁巡抚也干过这出,他曾向朝廷上疏,建议在宁远给魏忠贤修生祠,可惜由于提早下课,没能实现。


这些都是扯淡,其实说来说去就两个字:办你。


文龙兄尚在晕菜之际,袁督师已经派人脱了他的官服,绑起来了。


绑成粽子的毛文龙终于清醒过来,大喊一声:


“文龙无罪!”


敢喊这句话,是有底的,毕竟是自己的地盘,几千人就等在外边,且身为一品武官,总镇总兵,除皇帝外,无人敢杀。


但袁崇焕敢,他敢杀毛文龙,有两个原因。


第一个原因他是袁崇焕,四品文官就敢杀副总兵的袁崇焕。


第二个原因是一件东西,他拿了出来给毛文龙看。


当看到这件东西时,毛文龙终于服软了,这玩意儿他并不陌生,事实上再熟悉不过了,因为他自己也有一件——上方宝剑。


活到头了。


虽说文龙兄手里也有一把上方宝剑,可惜那是天启皇帝给的。所谓上方宝剑,是皇帝的象征,不是死皇帝的象征,人都死了,把死人送给你的宝剑拿出来,吓唬鬼还行,跟现任皇帝的剑死磕,只能是找死了。


手持上方宝剑的袁崇焕,此刻终于说出了他的心声和名言:“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,本部院是朝廷的将首!”


毛文龙明白,今天这关不低头是过不去了,马上开始装孙子:


“文龙自知死罪,只求督师恩赦。”


统帅认了,属下自然不凑热闹,毛文龙的部将毫无反抗,当即跪倒求饶,只求别把自己搭进去。


其实事情到此为止,教训教训毛文龙,也就凑合了。


然而,袁崇焕很执著。


局势尽在掌握,胜利就在眼前,这一切的一切冲昏了他的头脑,让他说出了下面的话:


“今日杀了毛文龙,本督师若不能恢复全辽,愿试上方宝剑偿命!”这话很准。


然后他面向京城的方向请旨跪拜,将毛文龙拉出营帐,斩首。


辽东的重量级风云人物毛文龙,就此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。


可惜毛总兵并不知道,他是可以不死的,因为袁崇焕根本就杀不了他,只要他向袁崇焕索要一样东西。


这件东西,就是皇帝的旨意。


在古往今来的戏台、电视剧里,上方宝剑都是个很牛的东西,扛着到处走,想杀谁就杀谁。


这种观点,基本上是京剧票友的水平,别的朝代且不说,在明朝,所谓上方宝剑,说起来是代天子执法,但大多数时候,也就做个样子,表示皇帝信任我,给我这么个东西,可以狐假虎威一下,算是特别赏赐。


一般情况下,真凭这玩意儿去砍人的,是少之又少,最多就是砍点儿中低级别的阿猫阿狗,敢杀朝廷一品大员的,也只有袁崇焕这种二杆子。


换句话说,袁崇焕要干掉毛文龙,必须有皇帝的旨意,问题在于,毛文龙同志当官多年,肯定也知道这一点,他为什么不提出来呢?


对于这个疑问,我曾百思不得其解。经过仔细分析材料,才发现,原来毛文龙同志之所以认栽,只是出于一个偶然的误会:


因为当袁崇焕拿出上方宝剑,威胁要杀掉毛文龙的时候,曾说过这样一句话,正是这句话,断送了毛文龙的所有期望。


他说:我五年平辽,全凭法度,今天不杀你,如何惩戒后人?皇上给我上方宝剑,就是为此!


这是句相当忽悠人的话,特别是最后一句,皇上给我上方宝剑,就是为此。


为此——到底为什么?


所谓为此,就是为了维护纪律,也就是客气客气的话,没有特指,因为皇帝并未下令,用此剑杀死毛文龙。


但在毛文龙听来,为此,就是皇帝发话,让袁同志拿着家伙,今天上岛来砍自己,所以他没有反抗。


换句话说,毛文龙同志之所以束手待毙,是因为他的语法没学好,没搞清主谓宾的指代关系,弄错了行情。


从小混社会,有丰富江湖经验的毛总兵就这么被稀里糊涂地干掉了。这就是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的恶果。


人干掉了,接下来的是擦屁股程序。


首先是安慰大家,我只杀毛文龙,首恶必办,胁从不问。然后是发钱,袁崇焕随身带着十万两(约六千多万人民币),全都发了,只是这种先杀人,再分钱的方式,实在很像强盗打劫。


而最后,也最重要的一步,是安抚。


毛文龙手下这几万人,基本都是他的亲信,要保证这些人不跑,也不散伙,袁崇焕很是花了一番心思,先是换了一批将领,安插自己的亲信,然后又任命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当部将,这意思是,我虽然杀了你爹,但那是公事,跟你没有关系,照用你,别再闹事。


几大棒加胡萝卜下去,效果很好,没人闹,也没人反,该干啥还干啥,袁崇焕很高兴。


毛文龙就这么死了,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。


但后果是有的,且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严重。


最高兴的是皇太极,他可以放心了,因为毛文龙所控制的区域,除皮岛外,还有金州、旅顺等地区,而毛总兵人品虽不咋样,但才能出众,此人一死,这些地盘就算没人管了,他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攻京城。


而自信的袁督师认定,他的善后工作非常出色,但他不知道的是,在那群被他安抚的毛文龙部下里,有这样三个人,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尚可喜、耿仲明、孔有德。


这三位仁兄就不用多介绍了,都是各类“辫子戏”里的老熟人了,前两位先是造反,折腾明朝,后来又跟着吴三桂造反,折腾清朝,史称“三藩”。


而最后这位孔有德更是个极品,他是清朝仅有的两名汉人封王者之一(另一个是吴三桂),当汉奸能当出这么大成就,实在是因为他的汉奸当得非常彻底。


多年后镇守桂林时,他遇到了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,被打得满地找牙,气不过,竟然自焚了。清朝认为这兄弟很够意思,就追认了个王。


这三位仁兄原先都是山东的矿工,觉得挣钱没够,就改行当了海盗,后来转正成了毛文龙的部将。事实证明,这三个人只有毛文龙能镇得住,因为两年后,他们就都反了。


事实还证明,他们是很有点儿水平的,后来当汉奸时很能打仗,为大清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。


再提一句,那位被袁督师提拔的毛文龙之子毛承禄后来也反了,不过运气差点儿,没当上汉奸,就被剁了。


所谓文龙该死,结果大致如此。


但跟上述结果相比,下面这个才是最为致命的。


到底是在朝廷里混过的,杀死毛文龙后,袁崇焕立刻意识到,这事办大了。


所以他立即上疏,向皇帝请罪,说这事我办错了,以我的权力,不应该杀死毛文龙,请追究我的责任,等待皇帝处分。


袁崇焕认识错误的态度很诚恳,方法却不对,如果要追究责任,处分、撤职、充军都是不够的,唯一能够摆平此事的方法,就是杀人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