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南朝不殆录 > 第131章 其次伐交之实则无事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侯胜北初闻此言,一头雾水,陈顼你这也转变得太快了吧。


本来定下了联周伐齐的方针,怎么又改回要伐周了呢?


不过他知道必然是北周方面起了变故,耐心等着下文。


毛喜在一旁补充道:“卧虎台急报,北周执政、大冢宰、晋公宇文护被诛杀!”


“!?”


侯胜北消化了一下这条情报,他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的分量。


也难怪陈顼会起了别样心思。


从宇文泰手中接过权杖,执掌国政足足有十六年,废三帝弑二帝的权臣,终于被当今周帝诛杀了。


此事非同小可。


宇文护死后北周的权力架构,对北齐、南朝的态度,都需要重新加以确认。


由此方能决定本朝今后的政战两策是否需要做出调整。


侯胜北知道自己最为适任此事,干脆地道:“臣领命。”


……


虽然任务紧急,出使他国乃是一件大事,还是准备了一些时日。


主使选了宣明殿学士,以文名见长的姚察,兼通直散骑常侍,侯胜北仍为副使。(注1)


侯秘在家里待了数月,已经屡次提出辞行。他本来要去仇池,倒不如跟随使团,一路有个照应。


等到了长安之后,再前往陈仓,过散关入陇右,届时还能拜托北周的朋友行个方便。


小长安又闹着要一起去,侯胜北也认真考虑过要不要带上妻儿一起,让萧妙淽能够去见一见萧大圜这个失散二十年的胞弟。


却被拒绝了。


出使他国还带上亲眷,这是想举家叛逃呢?


就算并无此心,规矩上也说不过去。


萧妙淽只是写了一封家书,让他带去。


侯胜北有些心疼妻子,好生抚慰了一番。


-----------------


太建四年,五月。


前往长安的使团出发了。


事情紧急,侯胜北无心感叹年轻时出国的情景,使团兼程赶路。


等到经过襄阳、武关、蓝田一路抵达长安,正值夏末秋初,残暑未消之际。(注2)


侯胜北也不客气,安顿下来之后直接去找杨坚,打听是怎么回事。


杨坚毫不见外,穿了件两裆衫,露着膀子见了他。


他摇着個大蒲扇道:“今上忍耐整整十二年,一朝发动,雷霆万钧。嘿,犁庭扫闾,杀了个痛快。”


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被诛,在国都的四个儿子谭国公宇文会、莒国公宇文至、崇业公宇文静、正平公宇文乾嘉被收捕,于殿中杀之。


在外任蒲州刺史的世子宇文训,当夜征召,半路赐死。


出使突厥未还的昌城公宇文深,赍玺书就地杀之。六个儿子,一个都没放过。


一起被杀的还有宇文护的从侄乾基、乾光、乾蔚、乾祖、乾威,党羽柱国侯伏侯龙恩、其弟大将军侯伏侯万寿、大将军刘勇,幕僚亲信尹公正、袁杰。


以及那个在明帝宇文毓饭菜里下毒的膳部下大夫,厨子李安也掉了脑袋。


宇文护的长史叱罗协、司录冯迁及所新任者,尽皆除名。


杨坚赞道:“行大事者须敢于杀戮,就该这么做才对。”


侯胜北心想侯伏侯兄弟当年可是救了你我的性命,跟着一同遭殃有点可惜了。


不过他没有说出口。


说起诛杀宇文护的经过,杨坚不由感叹今上的果决。


“叱奴太后,母子都是豪杰。”


以往每次召见,周帝宇文邕都不以君臣尊卑,常行家礼,赐宇文护坐,而自己立侍于太后身旁。


这次也和往常一样,事前毫无征兆。


叱奴太后为代人,好饮酒。


宇文邕说自己劝不住母亲,兄长德高望重,您说的话,太后还能听得进去一二。


说着递了一卷《酒诰》过去。


《酒诰》出自《尚书》,乃康叔封殷商旧地卫国,周公担心他年少,效仿纣王酒池肉林,特作以诫之。


大致是纣所以亡者,以淫于酒。酒之失,妇人是用,故纣之乱自此始。


全篇有八百多字,得念上好一会儿。


宇文护不疑有他,双手持着《酒诰》,念到:“其尔典听朕教!尔大克羞耈惟君,尔乃饮食醉饱。”


今上就亲自持玉珽,当头一击,把宇文护打倒在地。


侯胜北心想,你们北周也就是我来的那一年,才开始上朝要持笏,不会是从那时候起,就开始盘算这一天了吧。


那次喝酒,是谁说的来着,拿着玉笏像持刀砍人,这不就应验了?


杨坚干笑几声,说不至于不至于,玉笏还是砍不死人的。


宇文邕令宦者以御刀斫之,没蛋就是不行,惶惧不能伤。


此前一直隐匿于门户内,宇文邕的胞弟卫国公宇文直,跃出向前,斩杀了宇文护。


“母子三人齐心协力,于是就这么铲除了萨保。”


侯胜北心想宇文邕把母亲也卷了进来,不成功便成仁,这份刚烈心性确实难得。


又能隐忍十余年,如今一朝得掌大权,怕不是一代雄主。


陈顼,你打错了主意啊。


他关心杨坚有没有受到影响,顺带问起朝中的情况。


“我还好,谁都知道大冢宰和老爷子不对付,之前一直针对我家。老爷子走了,随国公的爵位,现在我还没能袭爵。”


侯胜北说这下就快了。


杨坚点点头说道:“至于现在朝中的情况嘛,今上亲览朝政,裁撤了都督中外诸军事府,大冢宰成了虚职,不再是五府总于天官。今上独揽大权,大家听命办事,挺好。”


两人想起杨忠的先见之明,回忆老人的音容笑貌,一时沉默下来。


再问起几个旧友的近况。


杨坚说伏陀去年袭爵河内郡公,邑二千户,继续当着龙州刺史。你要是啥时候去蜀中的话,倒是可以见他。


至于大野昞,杨坚长叹一声,说他四十不到的年纪,竟然去世了。


侯胜北大吃一惊。


杨坚说就是今年头上的事,侯兄弟你若是有心,可以去拜祭一番。


“唉,四个儿子两个早夭,最小的李渊才六岁,以后看来还得自己这个姨父多多看顾。”


两人感慨世事无常,祸福难测,气氛有些压抑。


……


过了一会儿,杨坚重又打起精神,说侯兄弟此番来得正好,先见见伱嫂子和几个侄儿侄女,改日再给你介绍几个新朋友。


杨坚已有三个儿子,长子杨勇六岁,次子杨广四岁,还有个去年刚出生的杨俊。


侯胜北大加夸赞一番,孩子们忠厚的忠厚,机灵的机灵,可爱的可爱。


喜得独孤伽罗合不拢嘴。


待问了侯胜北只有一妻,并不娶妾,独孤伽罗更是大赞,要杨坚务必与其深交。


“侯兄弟这等痴情人物才值得交往。长安城那些狐朋狗友,平日少与之来往才对。”


杨坚得闻妻命,连忙答应。


独孤伽罗又说,要不亲上加亲,侯兄弟你看哪个孩子顺眼,让他拜你为义父如何?


侯胜北推辞不得,心想嫡长子肯定不适合,小的又太小,那就中间这个吧。


杨广这小儿颇为乖巧,见面前此人与父母关系甚好,当即拜倒在地,口称义父大人。


杨坚笑道:“他小字阿摐,侯兄弟你这么叫这小子就行。”(注3)


摐者,以棒击物也。


侯胜北奇怪怎么会起这么个小名。


杨坚在独孤伽罗幽怨的目光中,说还不是这小子在娘胎里就不安分,总是踢他妈肚子。


当时你嫂子恨得咬牙切齿,不过等生下来,又特别疼爱他。


他把长女杨丽华也叫了出来,拜见侯叔叔。


杨丽华比几个弟弟年长不少,已经十二岁,性格稳重有礼,温婉柔顺。


杨坚说将来不知道会便宜了哪个臭小子,可惜侯兄弟你的儿子年纪小了几岁,不然倒可以结个亲家云云。


侯胜北看到她,不禁想起了沈婺华。


两人气质相似,就不知杨丽华这位少女今后的命运会如何。


……


没过几日,杨坚举办接风饮宴,新朋旧友济济一堂。


和一群旧日相识打过招呼,就见杨坚一手牵一个,拖了两个人过来。


左手一人身高近八尺,容貌魁岸,有雄杰之表。


杨坚介绍道:“这位是大将军韩雄之子,仪同三司、新义郡公韩擒,字子通,此前随父镇守中州,任新安太守,你们没能赶上认识。”


韩擒开口道:“和你说了多次,我已改名韩擒虎,怎么老是记不住呢?”


杨坚大笑道:“抱歉抱歉。”


转而向侯胜北解释道:“这厮嫌名字不够威风,加了个虎字,是不是叫起来顺口些?”


侯胜北见他威武雄壮,一看就是良将之才,当即彼此见礼。


右手一人站在韩擒虎身边,矮了半头,脸色冷漠,回礼只是略拱了拱手。


侯胜北见他美须髯,有英杰之表,然而面如刀削,眼神冷淡,嘴唇紧抿,透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傲。


杨坚解释道:“侯兄弟莫要在意,杨处道父亲新逝,还在服中,是被我硬拖过来的。”


只听那人冷笑一声:“我父坚守定阳城,失陷北齐守节不屈,朝廷却不予赠谥。我再三上表申理,今上只是不许,还惹怒了他差点被斩。我父杨敷和我杨素这两条命,就那么不值钱的么?”


“好了好了,至尊还不是赠你父大将军,谥忠壮。又封你为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了么。”


杨坚开解道:“你那句’但恐富贵来逼臣,臣无心图富贵也’,在长安流传得很广啊。”


杨素嘴角微微翘起,还是一副冷傲的样子,不过不再抱怨了。


侯胜北心想原来他就是汾州刺史,定阳守将杨敷的儿子。


高长恭结下了这么个仇家,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有两军对阵的那天。(^_^)


攀谈下来,两人与自己年纪相当,韩擒虎稍长三岁,杨素则小了三岁。


韩擒虎慷慨豪胆,虽是武将,却谈吐文雅,喜好读书,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。


杨素更是文思敏捷,多才多艺,颇留意于五音占风而定吉凶的风角之术。


只是他话里话外间隐隐透出对朝廷的不满,大志不得伸的郁闷。


酒宴酬酢之际,一些情报便不经意间流露了出来。


诛杀宇文护之后,宇文邕大赦天下,改元。


天和七年成为了建德元年。


大封群臣,填补宇文护死后出现的空缺。


太傅、蜀国公尉迟迥为太师。


柱国、邓国公窦炽为太傅。


大司空、申国公李穆为太保。


齐国公宇文宪为大冢宰。


卫国公宇文直为大司徒。


赵国公宇文招为大司空。


柱国、枹罕公辛威为大司寇。


绥德公陆通为大司马。


“听说卫国公本来盯上的是大冢宰的位子,没想到却被齐国公得了。”


“卫国公当不上大冢宰,本来还想请为大司马,总知戎马,得擅威权。陛下揣知其意,说汝兄弟长幼有序,宁可反居下列也?于是给了司徒这个位高无权的三公虚职。”


“哈哈,卫国公也是有苦说不出,我朝将相一体,兵权才是王道啊。”


“兵权还是算了,他本来和萨保关系好着呢,就是因为被南朝打败了免职,两人才感情破裂了。”(注4)


“居然被南朝那帮软蛋打败,太丢人了。”


“嘘,说话轻点,那罗延可不就是给南朝来人接风。”


侯胜北静静地听着,露出了一丝微笑。


周帝有意与民休息。


下诏曰:“民亦劳止,则星动于天;作事不时,则石言于国。故知为政欲静,静在宁民;为治欲安,安在息役。顷兴造无度,征发不已,加以频岁师旅,农亩废业。去秋灾蝗,年谷不登,民有散亡,家空杼轴。朕每旦恭己,夕惕兢怀。自今正调以外,无妄征发。庶时殷俗阜,称朕意焉。”


诏书是杨素所拟,词义兼美,乃是他的得意之作,很流畅地背了下来。(注5)


周帝又遣其弟工部代国公宇文达、小礼部辛彦之出使北齐,重申旧好之意。


诏百官军民上封奏事,极言得失。


诏断四方非常贡献。


立鲁国公宇文赟为皇太子,再次大赦天下,百官各加封级。


近期内北周专注于稳定朝堂,休养民生的方针,由此可见一斑。


然而周帝在宽容之余,也并未放松警惕,改置了宿卫官员。


无懈可击。


……


侯胜北从和众人的接触中,根本没有感受到朝堂动荡,人心惶惶的气氛。


周帝亲政,本是名正言顺之事。


宇文护在皇帝成年之后,还能执掌大权多年,反倒是一个异数。


既然没有更进一步,最后没有得到好下场,也在情理之中。


侯胜北不禁感叹,这就是历朝历代,权臣难以摆脱的命运吧。


-----------------


李昞葬于咸阳,追赠太保,谥号为仁。


在他的墓前,侯胜北奉上奠品,洒上水酒一杯,缅怀当年在长安度过的那段日子。


家属还礼。


看着最小的那个六七岁的孩子,学着大人的模样,毕恭毕敬地向自己行礼。


是叫李渊来着?


侯胜北善颂善祷道:“这孩子必能继承父业,有一番出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