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穿成极品恶婆婆后,我带着系统种田发家 > 第三百一十四章 她够狠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赵氏因此很欣赏刘婉,自请贞节牌坊,这一点够狠。


在两家没有结为亲家之前,她知道村里有一些鳏夫寡男,甚至有一些浪荡的光棍汉、闲人,都看上了刘婉,就等着三年后去骚扰刘婉,癞蛤蟆想吃天鹅肉。


但自从贞洁牌坊的圣旨下来之后,这股蠢蠢欲动的邪风就被压住了,村里人说起刘婉都是一脸佩服。


皇帝都下圣旨,御赐贞节牌坊的人,谁敢对她毛毛糙糙的?


如果敢再骚扰刘婉,那是不要命了,不光不要命了,还会诛连九族不要命!


乡下人都怕这些,你别看他们不识字,但是他们爱看戏,戏文里都演得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。


皇上金口玉言,谁敢触犯天威?


动刘婉,就是动皇上!


他们的逻辑就是这样。


刘婉又说了一番镇上开店的趣闻,然后又说打算再开一家家常炒菜的小店。


这把谢铁头夫妻二人的下巴都惊掉了,嘴张得大大的,说:


“你饼店不是刚开吗?怎么又开新店了?”


刘婉笑说:“主要是因为展示了几次手艺之后,挺多人都说想吃我做的菜,没奈何,只好开一家小炒店来应付大家。”


谢铁头夫妻倒不认为刘婉这是夸张的说法,因为他们都吃过刘婉做的菜,味道是他们毕生吃过最美味的。


至今,刘婉做的菜的味道都还深深地刻在他们脑海里,让他们记忆犹新。


“刘大娘,王敬,你们来了?吃了没有?”


谢明光从屋外进来,看到刘婉和王敬都在,向他们打了个招呼。


谢兰花却害羞了,一直躲在屋内不肯出来。


谢铁头抽着水烟没怎么说话,但其实是有认真在听刘婉说话。


刘婉是让他很惊奇的一个女子。


她原本平平无奇,甚至于在她身上都是一些负面的丑闻,比如和王大志没处好,经常被王大志嫌弃等等。


但自从王大志死后,刘婉慢慢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似的。


若不是经常能看到刘婉,谢铁头都怀疑是不是换了个人假扮的刘婉。


猎人的直觉是敏锐的,不能小觑。


刘婉还好不知道谢铁头的这些想法,不然肯定会吓一跳。


刘婉这时顺便又说起了王敬的婚事,说要加紧盖房子了,准备争取近日内就让他们二人成亲,至少肯定要在王大志百日内,不然就又得等三年了。


赵氏虽然舍不得女儿,但是女大不中留,留来留去留成仇,女儿总是要嫁人的,只能忍痛答应。


还好女儿嫁得近,就在本村,想她了,随时每天都可以上门看她,甚至可以天天叫女儿回家吃饭。


赵氏这么宽慰自己,心里好受多了。


一番寒暄过后,谢铁头夫妻也同意尽快办亲事这件事,于是刘婉母子就先回去了。


路上,刘婉告诉王敬,王孝租了村里20亩地,准备养牛羊。


王敬笑说:“那大哥得偿所愿了,他从小就想养很多猪牛羊。”


刘婉道:“现在你们做事,用的都是公中的钱,你们赚的钱都在娘这,娘也会把账目做清楚,免得后面你们心里有疙瘩。”


“娘,不会的,家里以前是什么样我还不清楚?能有今天,都是你办事得力,钱的事,你不用和我们说,我们心中有数。”


王敬很拎得清。


刘婉其实做了挺细的账目,把几个兄弟赚的钱都一一登记明白。


儿子们现在还好,心都向着她,钱的事,她说一不二,但是以后个个都娶了媳妇,心思就多了,一杂就会乱。


所以她现在就要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,不能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任何的质疑。


见王敬这么说,刘婉掠过这事,道:


“你大哥要招人清理租的地,搭养殖用的棚子,我想一股做气,顺便把咱家扩建新房的事也一并办了。”


王敬犹豫了一下,说:


“娘,家里要盖新房,得挺多钱的吧?我看还是缓缓吧,大哥搞养殖需要钱,四弟上学花销也不少,我的工坊才刚开始赚钱。


再缓一段时间,后面有钱了再扩建新房,我办亲事时,用旧房子就行了,不一定要盖新房子,反正早晚会盖。”


“咱家的房子太少了,现在都不够住,你看王礼和王怜还住一个屋内,七岁不同席,现在他们正好七岁,是时候要一人一间房了。


还有,你成亲肯定要新房,没有新房,拿什么成亲?


这事我拿主意了,房子一定要建,钱的事,你不用担心,够了。”


刘婉一锤定音。


“这,行吧,娘怎么说,就怎么办。”王敬拗不过刘婉,只好配合。


“你和兰花办亲事会比较急,要赶在你死鬼爹百日内,装修来不及,只能在旧屋里成亲了。


不过,一边盖房子,一边成亲,等婚后,你们一家一个小院,肯定管够让你们住。”


见娘都安排得明明白白,王敬还能说什么呢?只能点头称是。


刘婉回家后,就自驾牛车,去镇上溜达一圈,把店里的事情交代清楚,就去办自己的事了。


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,慢慢培养店里的左右手,这样她才能从繁重的一线生产中解脱出来。


反正现在试错成本也不高,一旦发现培养的人不合用,再换就是了。


刘婉到牲畜交易市场上,相中了一头壮年的骡子,当即付了13两银子,把这家伙的缰绳绑在牛车后面,一路慢悠悠回了家。


回到桃源村的家里,还没到吃午饭时间。


王孝已经招了三十多号工人,十个帮他在河对岸搭牛棚,二十几个则是对旧宅进行加盖翻新。


王孝叫的工人,每个人每天说好了给30文钱。


他学了刘婉的做法,给大家定了20天的工期,每提早完成一天,每个人多加一倍的工钱。相当于王孝用金钱来买时间、买效率。


有了这样的奖励方式,顿时整个干活的场面热火朝天,根本就不用王孝监工。


反正早完工一天,他们多赚一天的收入,所以大家都很拼命。


不过,还是有人调侃王孝说,搭这么多的棚子养猪牛羊,有点太吃力了。


还有人热心地帮他计算养这些牲畜需要的成本。